张本:作为伏笔而预先说在前面的话,为事态的发展预先做的安排。
为人处世,懂得退让一步才算高明,退步正是为进步所做的准备;待人接物,能够宽容一分才是福气,利人其实正是为利己打下基础。
【点评】
“处世让一步”、“待人宽一分”,我们总是听到这样的教导,却总会忍不住打着自己的小算盘:退让一步,我岂不是落后了?宽容一分,我岂不是吃亏了?这样计算的结果,往往就是寸利必争、斤斤计较。洪应明却教人换个角度来算这笔账:忍让别人一步,宽容别人一些,都会在对方和旁人心中留下一份善念。所谓以心换心、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从长远来看,你所播撒的善念总会换来他人的善待和帮助。也就是说,即使出于进步和利己的考虑,退让和宽容也是为人处世的制胜法宝。
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即使建立高出当代的奇功,若有一点儿骄矜,功劳也会最终化为乌有;即使犯下滔天的大罪,如果真心忏悔,仍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点评】
这里讲的是如何正确对待功劳和过错。
《尚书·大禹谟》说“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老子》也反复强调“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都是教导人们不要自我矜夸,才能真正建立无与伦比、天长日久的功业。相反,如果倚仗功劳骄矜自傲,就会不思进取甚至胡作非为,不仅功业不足凭恃,还有可能遭到悲惨的结局,这样的史例不胜枚举。明朝开国名将蓝玉勇猛善战,屡立战功,名震天下,被太祖朱元璋比作西汉的卫青、唐朝的李靖,大加褒奖,晋封凉国公。但是蓝玉恃功骄纵,日益专横跋扈,触怒太祖,最终被以谋反罪处决,受其牵连致死者有一万五千余人,成为令人震惊的“蓝玉案”。试问当年的赫赫功勋又有什么用呢?
骄矜会使大功荡然无存,忏悔则能减轻罪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别说是小过小错,即使犯下弥天大罪,只要真心忏悔,仍有机会改过自新。《世说新语》记载的“周处除三害”故事脍炙人口,就是改过迁善的绝佳代表。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完美的名节、高尚的节操不应一个人独享,分给别人一些,可以避免祸害、保全性命;羞辱的行为、污秽的名声不应全都推给别人,分出一些自己承担,可以敛藏光华、修养德性。
【点评】
人性中有许多缺点,“贪欲”可以说是普遍而又为害甚大的缺点。有的人贪图钱财,有的人贪图名望,如果不加以约束和抑制,任其泛滥膨胀,都会使人利令智昏,误入歧途。这段文字讲的就是人如何在名誉问题上戒止贪欲、把握分寸:好名声人人喜欢,却不宜独占,应该与人分享,这样才能不让自己过于引人注目,消除来自他人的忌恨,避免出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下场;坏名声人人厌弃,却不宜推得一干二净,应该主动分担,这样才能掩藏光芒,增进德行,杜绝来自他人的攻击和诘难。由此来看,洪氏提出不独任完名美节、不全推辱行污名的处世原则,与其说是提倡分享和责任,莫如说是基于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观察。所谓“太高人欲妒,过洁世同嫌”,洪氏所生活的明代中晚期,血雨腥风笼罩政坛,他亲眼目睹东林党人因清议朝政而遭到魏忠贤等宦官集团疯狂斥逐捕杀的惨烈一幕,从这种痛苦经历中认识到名声带给人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