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匠心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
高益匠心
相国寺旧画壁乃高益之笔,有画众工奏乐一堵最有意。人多病拥琵琶者误拨下弦:众管皆发“四”字,琵琶“四”字在上弦,此拨乃掩下弦,误也。予以谓非误也。盖管以发指为声,琵琶以拨过为声,此拨掩下弦,则声在上弦也。益之布置尚能如此,其心匠可知。
高益:宋初画家。本为契丹涿郡(今北京)人,后入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以卖药、卖画自给。太宗在即位前已识之,即位后命为翰林图画院待诏,又命画相国寺、崇夏寺等壁画。以善画佛道鬼神、蕃汉人马著称。
四:古代乐谱用字,为表示音阶的符号。
相国寺旧有的壁画出于高益的手笔,其中有一堵墙上画的众乐工奏乐的一幅最有意味。人多以为这幅画有个毛病,就是弹琵琶的乐工误拨了下弦:各种管乐器发的都是“四”字音,琵琶的“四”字音在上弦,这位乐工拨弦的手指却掩住了下弦,显然是画错了。我以为这并没有画错。因为管乐器是以手指离开器孔而发声的,琵琶则是手指拨过相应的弦之后才发声,现在画上拨弦的手指掩住了下弦,正表示声音是在上弦。高益的画面布置尚能如此精细,则他作画的深到匠心可想而知。
书画之妙
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世之观画者,多能指摘其间形象、位置、彩色瑕疵而已,至于奥理冥造者,罕见其人。如彦远《画评》言:“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难可与俗人论也。谢赫云:“卫协之画,虽不该备形妙,而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又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此真为识画也。
彦远:即张彦远。字爱宾,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唐后期书画评论家。开元间宰相张嘉贞后人。历官员外郎,著有《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为盛唐著名诗人及画家。官至尚书右丞。
谢赫:南朝齐梁时人,著有《古画品录》。
卫协:晋初画家,时有“画圣”之名。
此处所引欧阳修诗,原是和梅尧臣而作的,大意是说:古人绘画注重意境,不注重形似,梅尧臣的诗则强调写实,追求平淡的风格,咏物直露而不含蓄;对于绘画上的“忘形得意”,了解的人少,作诗如果过分求实,则不如学学“忘形得意”的办法,以意境为主,使人读一首诗如同看一幅画。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官至员外郎。
书画作品的奥妙之处,当从心领神会的意境上体悟,难以仅从形迹的相似性上寻求。世上观赏绘画作品的人,大都不过能指摘画中的事物形象、配备位置及色彩运用等方面的瑕疵而已,至于确实能够在冥冥中领会优秀画作的深刻意境和哲理的,罕见其人。如张彦远的《画评》言说:“王维画景物,多不问四时节令,如画花,往往将不同季节开花的桃、杏、芙蓉、莲花等画于同一幅景物图上。”我家收藏的摩诘所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这是得心应手的创作,意趣到处便可成画,所以能够达理入神,深得天机本性。这是难以与普通人理论的。谢赫说:“卫协的画,虽然不能完全精妙逼真地绘出事物的外在形象,而有生动的神气和韵味,所画超越竞起的名家,可称是空前绝后的作品。”欧阳文忠公的《盘车图诗》又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这些都是真正懂得绘画奥妙之所在的言论。
王维《黄梅出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