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
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所谓佛,就是觉者;所谓法,就是正见;所谓僧,就是清净。自心皈依觉,则邪迷之念不生,少欲知足而能远离财色,所以叫作福慧具足的尊。自心皈依正,念念都无邪见,因为没有邪见,就没有人我、高傲、贪爱等执着,所以叫作远离尘欲的尊。自心皈依净,在一切尘劳爱欲的境界中,自性都不被“染着”,所以叫作众生敬重的尊。如果能
若修此行,是自皈依。凡夫不会,从日夜受三归戒。若言皈依佛,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言却成妄。所谓佛,就是觉者;所谓法,就是正见;所谓僧,就是清净。
自心皈依觉,则邪迷之念不生,少欲知足而能远离财色,所以叫作福慧具足的尊。
自心皈依正,念念都无邪见,因为没有邪见,就没有人我、高傲、贪爱等执着,所以叫作远离尘欲的尊。
自心皈依净,在一切尘劳爱欲的境界中,自性都不被“染着”,所以叫作众生敬重的尊。
如果能如此修行,就是自性皈依。一般凡夫不能理解无相皈依,所以从早到晚求受形式上的三皈依戒;如果说皈依佛,佛在哪里呢?如果见不到佛,凭借什么来作为自己皈依的对象呢?所以说皈依佛反成为妄语。
善知识!各自观察,莫错用心。经文分明言自皈依佛,不言皈依他佛。自佛不归,无所依处。今既自悟,各须皈依自心三宝,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善知识!各自观察,不要错用了心,佛经上明明白白地讲到“自皈依佛”,没有讲到“皈依他佛”。自我本心的佛不去皈依,就没有可以皈依的地方了。
今天既然自我开悟,各自须要皈依自我本心中的三宝。对内调适心性,对外尊重他人,这就是自我皈依了。
赏析与点评
延伸阅读:
- 布衣之士指上文的“处士”布衣穿布衣的人指平民万乘(shènɡ[图]
- 当初桓帝还是蠡吾侯曾向甘陵人周福求学等到他登上帝位就提拔周福[图]
-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间做出诗来如果做不成就要[图]
- 孔子说“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浮夸文采[图]
- . ,烈 、枿 余也 烈树木被砍伐后重生[图]
-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图]
- 以上这段文章的大意是说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图]
-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图]
- 龟兹(quīcí)汉西域古国名位于天山南麓治延城(今新疆库车[图]
-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