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高格,即很高的格调。
绝,这里指的是高明绝妙。
【赏析】
“境界”一词原出于佛家典籍。三国时,佛典《无量寿经》传入中国,上面记载:“比丘白佛,斯义洪深,非我境界。”这里说的“境界”是指佛教教义的造诣程度。东汉大经家郑玄在笺注《诗经·大雅·江汉》“于疆于理”这一句时说:“往正其境界,修其分理”,郑玄所说的“境界”是指地域的范围界限。
王国维之前,“境界”说在中国诗学领域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但往往失之于零散和表面。历代诗人和诗论家所举的与境界相关的学说,大多是一种审美形态的表述,而没有认识到“境界”的审美本质之所在。王国维以“境界”为本,以“境界”为上,赋予“境界”说以本体论内涵,从而以“境界”为中心构建了中国美学的崭新体系。这一体系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艺术论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精粹,可谓打通古今,融汇中西。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造境,指创造出来的想象的境界。
写境,指描写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境界。
【赏析】
王国维并举“理想”与“写实”两派,显然受到了西方现代文学发展中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流派及思潮双峰迭起的启发。王国维的睿智和独到之处,是不对这两派做严格的区分,而是来一个中和,将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文艺思潮辩证地叠合在一起。造境,要源于现实人生,要合乎自然;写境,也要有所提炼和升华。二者能够巧妙融合,才能写出好的诗词,也只有这样的诗人,才真正算得上是“大诗人”。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本句出自冯延巳的《鹊踏枝》:“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布衣之士指上文的“处士”布衣穿布衣的人指平民万乘(shènɡ[图]
- 当初桓帝还是蠡吾侯曾向甘陵人周福求学等到他登上帝位就提拔周福[图]
-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间做出诗来如果做不成就要[图]
- 孔子说“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浮夸文采[图]
- . ,烈 、枿 余也 烈树木被砍伐后重生[图]
-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图]
- 以上这段文章的大意是说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图]
-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图]
- 龟兹(quīcí)汉西域古国名位于天山南麓治延城(今新疆库车[图]
-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