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说“君子用文章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会聚朋友,用朋友来促进仁德的培养。”子路篇第十三本篇共三十章,所记内容集中在治政与道德两个方面,与以上《颜渊篇》似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在治政方面,本篇所录更为广泛,从远大的政治目标,到具体的行政环节,孔子皆有所论。在道德品行方面,孔子对不少似是而非的人格表现形态作了辨析。孔子的人格理想具有确定的内涵,因此,他反对用“乡人皆好之
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会聚朋友,用朋友来促进仁德的培养。”
子路篇第十三
本篇共三十章,所记内容集中在治政与道德两个方面,与以上《颜渊篇》似有一定的承接关系。在治政方面,本篇所录更为广泛,从远大的政治目标,到具体的行政环节,孔子皆有所论。在道德品行方面,孔子对不少似是而非的人格表现形态作了辨析。孔子的人格理想具有确定的内涵,因此,他反对用“乡人皆好之”这样简单多数的民意测试为衡量标准。完美的人格应是既能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又能与社会群体融洽相处;完美的人格应是既能持守大节,又能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表现。出现于本篇的“泰”与“骄”,“和”与“同”,“中行”与“狂狷”等对立概念,就充分反映出孔子在人格问题上追求完美的思考特征,这也是中庸原则在道德层面的具体体现。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做在百姓之前,然后使百姓努力劳作。”子路请求再多讲一些。孔子说:“永远不要倦怠。”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1),举贤才。”
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赦:宽免。
延伸阅读:
- 布衣之士指上文的“处士”布衣穿布衣的人指平民万乘(shènɡ[图]
- 当初桓帝还是蠡吾侯曾向甘陵人周福求学等到他登上帝位就提拔周福[图]
-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间做出诗来如果做不成就要[图]
- 孔子说“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浮夸文采[图]
- . ,烈 、枿 余也 烈树木被砍伐后重生[图]
- .抚剑堪投分悲歌益不平(《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图]
- 以上这段文章的大意是说从前四川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有一[图]
-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图]
- 龟兹(quīcí)汉西域古国名位于天山南麓治延城(今新疆库车[图]
-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图]